 |
LNG項目推廣 |
|
|
江蘇內河船用LNG項目推廣應用介紹
江蘇省內河航道網絡密布,共有大小內河航道2200多條,具有發展內河航運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是全國內河航運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
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其中交通運輸行業中水運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2011年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意見》,要求到2020年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內河水運體系。交通運輸部《“十二五”水運節能減排總體推進實施方案》明確,到2015年內河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05年下降14%和15%。
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簡稱LNG,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常壓沸點是 -16 1 ℃ ,臨界溫度為 -84 ℃ ,臨界壓力為 4.1MPa;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為清潔、安全的綠色能源之一。作為船舶的替代燃料使用,對改善大氣環境、減輕水體污染、降低船舶運輸成本、提高運輸安全性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在水運節能減排規劃方案中明確要求江蘇牽頭“試點應用內河柴油—LNG混合動力船舶技術”。
江蘇是水運大省,擁有內河航道2.4萬公里、內河營運船舶4.8萬艘,分別占全國1/5和1/4,可用于改造雙燃料動力系統的船舶約3萬余艘。其中蘇北運河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航行于蘇北段的船舶有6萬余艘,是水源保護、控污減排的、重要河道之一。
為優化能源結構、加快水運節能減排;2009年,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廳科技處、省地方海事局、宿遷市地方海事局(當時組織實施的該局局長孫斌先生,現擔任江蘇鴻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組織江蘇鴻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江蘇藍色船舶動力有限公司(江蘇鴻運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洪海志先生是當時該企業三大股東之一)、江蘇科技大學等有關單位組成項目組對“LNG在運輸船舶上的應用”項目展開了科研攻關工作。2010年8月8日至8月24日,LNG—柴油雙燃料系統在“蘇宿貨1260號”上進行安裝,并在京杭運河蘇北段試航,同年9月滿載3000噸貨物從宿遷駛入淮安,標志著我國內河柴油—LNG混合動力第一船的“蘇宿貨1260”號正式進入運營,填補了我國水運史上的一項空白?茖W研究和實船試驗數據表明,相關技術、安全等支撐條件已經成熟。加快該項技術在全省內河船舶推廣應用,經濟社會效益巨大,對打造南水北調“清水廊道”、促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拉動經濟穩定增長和降低區域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國家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于幼軍視察京杭運河宿遷段時,登上“蘇宿貨1260號”調研,聽取匯報。
為加快內河LNG燃料動力船舶推廣應用,2013年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實施了內河船舶應用LNG清潔能源“示范工程”,統籌推進內河船舶改造、加氣站及其它相關配套項目建設。上半年,省交通廳組織相關單位完成了《江蘇省內河船用LNG加氣站布局規劃》的研究;下半年,江蘇省有98艘LNG燃料動力船試點方案已通過部海事局核準,現正在京杭運河蘇北段沿線船廠進行燃料系統的改造。
2014年4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十二五”時期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4]27號),財務部、交通部關于印發《內河船型標準化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實施,推動了LNG動力船舶在內河推廣應用的進程,將會逐步提高LNG清潔能源在我省內河船舶的應用比例。
改船就必須建站,建站應予適當提前的原則,以便為新建單、雙燃料船舶與燃料系統改造后的船舶提供加注,確保其正常運營;由于“示范工程”示點水域在京杭運河蘇北段,因此,站點建設采用“先覆蓋后加密”的方式,計劃在2016年底前在京杭運河蘇北段完成30座加注站建設并投入運營。
預計到2020年,江蘇省內河船舶使用LNG作為燃料的船舶將會達到1.5萬艘,約占內河船舶總數的30%,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75萬噸、硫氧化合物0.99萬噸、氮氧化合物0.315萬噸,能耗降低9萬噸標準煤,燃油消耗降你63萬噸,降低噪音污染、煙塵、廢油水排放等。全方位地實現“京杭運河江蘇段水運綜合應用示范區”項目的建設。
|
|
|
|
|